算起来,从 15 年到现在,没写过几篇日常博客,写的全是些技术文,一度丧失了表达能力。高中时是喜欢写一些感想的,高考的压力也宣泄在键盘上,屏幕上的碎语也记载了那时青涩的心境。而后很长一段时间,经历太多,生活丰富,压力倍增,却也多彩。无论是生活、感情、学习和技术,都有了不同的感悟。细细品味,却也惊讶自己一路的成长,10 年真正开始的网络与技术生活,如今已过去七年。带来的,除了视野和技术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更新。一路走来,认识了许多朋友,见证了许多故事,如见 17 年岁末,终于下定决心对一年来做个总结,也补上了前两年未写总结的遗憾。
今年是从学校步入社会工作的一年,对大部分人而言相信都是有非凡的意义,不寻常的转折点。于我也是如此,摆脱了学校课业的束缚,整个心境便放松了些。那些背水一战为学位的混沌的日子,虽是一段黑历史,却也让自己早点经历了一些挫折,心想着自己能顺利毕业,面对未来的坎坷多少能从容些。这一年来还有感情的历练,技术的成长,以及一些沉淀的思考。接下来便一一叙述。
眼前的苟且,未来的诗和远方
5 月 21 日,创建新博文,73,这个数字并非什么含义,只是自己臆想的一个分数罢了。当时进行《材料性能学》重修考试,若考不过便无学位,延迟毕业。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不能承受的,四年远赴西南数千公里,求学之路得此结果,万不能接受。夜不能寐,梦境中也全然想着考试,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对待,考毕数日也是忧心忡忡。立下 73 的分数,也是借助自己的意念做出的期盼。若达成,回来续写此文,若未达,也是有一些愁绪可诉。过了几日,成绩揭晓,77 分,与预料未差几分。但也不知写些什么,就此作罢。领取学位证准备离校当日,回首过往,自然是感慨万分,谈不上欣喜。自己对学业的放纵态度,虽然最终自己顺利毕业,但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周末乘地铁去新校区参加重修考,大三一学期重修九门功课,顶着考试压力的日子对心理上是很沉重的负担,此为心理负担;由于压力对女友的关心不够,也产生了很多矛盾,此为对感情的影响;找到实习却由于有课业未完成,无法参加实习历练自己的技术,此为工作的影响。如此种种,都是自己需要承受的结果。也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个教训,但凡有一丝懈怠,生活都会回报给自己,对任何事真诚以待,命运也不会辜负自己。
曾经大学舍友说我淡定,实际上,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又能比别人淡定几分呢?事已至此,无法回头,脚下有坑,迈过去便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会喜欢宣泄负面情绪,不知从何时起慢慢收起,只想自己内部消化。这也是自己可能在将来一直坚持下去的态度,不因自己的情绪给别人造成麻烦,遇事冷静自我消化,不懈怠生活,以诚待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社交与热点
谈及对负面情绪的宣泄,也想谈谈社交平台的情绪宣泄。今年年初将朋友圈动态全部删除,关闭入口。朋友圈向来是个乌烟瘴气之地,各式跟风表达晒照片,却也找不出多少有益的信息。刷朋友圈已经成为了一种肌肉记忆,空闲时间不自觉便会掏出手机滑动屏幕刷新动态,为了让自己忘记这种不利的肌肉记忆,和当初关闭 QQ 空间一样,彻底关闭了朋友圈。但是显露出来的是,很多旧友的动态已经不那么了解,很多事情未曾知晓。但又想,存在于微信和 QQ 的几百人里,有多少是值得自己每日关心的呢?
今年的热点事件多了不少,尚不说所谓“热点”是否人为制造,看看这些热点,引导群众一波又一波的关注。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被遗忘,被埋在过去的时间废墟中再也不会有人记起。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甄别亦越来越重要。或许这是大家的共识,在 V2EX 论坛看到了有人提议对热点事件做一个归档。在近几日,也接连看到了一些媒体,对 2017 年的事件做出的总结,总结就是流量,流量变现,流量由话题而来,话题被人一波又一波地产生,追逐。这一切,是互联网时代信息过剩的狂欢,是孤独的城市人群的集体焦虑,也是流量变现带来的信息垃圾的堆砌。
我想,繁华盛世的喧闹之下,独善其身,关注自我成长,是重要的。跟风热点带来的仅仅是谈资,给自己对社会的负面情绪和不满。
既对处境不满,不如给自己实力逃离。
知识付费与读书
今年,是知识付费起飞的一年,各种网站媒体工具层出不穷。知识付费说到底,是用付费造成获得知识的错觉罢了。可能你觉得获得了一些干货,然而,也大体上收效甚微。这些公司很了解现在的人群,浮躁,急于提升,愿意投入金钱换取心理慰藉。但我们自身要看清楚,商人就是商人。用金钱换取被人嚼烂的二手知识,是一种自慰行为。话非绝对,但知识与金钱的价值是有一个性价比的。恰恰大部分人不具有甄别知识性价比的眼睛,也就只能这样自我欺骗下去了。
同时,读书也成为了一件热潮。读书 APP 盛行,Kindle 成为小资必备。但要想想,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还是为了思考而读书。更不应该借着读书之名去敛财,走形式。读书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周末起个大早参加读书会。那是去发朋友圈的,不是读书的。
回到自己,今年读书技术书与非技术书一共 30 多本,不多不少。但自己读书的缺点就是甚少写总结,脑子里留个大概印象。对 2018 的企盼便是多读多写,读书带来的思维提升是潜移默化的,让这种提升通过写作具现,输入变输出,却也为让这提升变为荧光,散落灵魂各处了。
写作、目标与拖延症
去年曾定下目标,每月三篇博文,但完成情况彻底失败。对于定下的目标,总是会有各种理由去阻止完成。人生一大乐事便是去定目标,而完成数寥寥。一切都是拖延症作祟,数十天一篇感想活总结,怎么会无文可写呢?灵感失去不再来,来年应及时抓住,及时总结。
大脑像一个池塘,容量有限,写作让它开启一个缺口,适当输出才能保持一汪池水的新鲜。长时间不输出文章,语言组织能力急剧下降,如同本篇总结一般。18 年常写,多写,就这样。
不轻易设定目标,订了就完成,减弱拖延症。完全戒除非朝夕之力,有所改善已已是进步。无论 GTD 什么番茄工作法,有一颗自律的心才可以。对于生活和技术,这是 18 年自己的企盼。
技术和执行力
技术是什么?技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技术能为自己带来什么?
如上三个问题,是近半年来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
技术是不值钱的。
技术为何不值钱呢?我也思考过很多次,现在的感觉就是,技术需要依托场景。没有需求,技术是玩具,无用武之地。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业务需求的。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同的技术去解决,资深技术人员拥有的素质是对业务和技术的结合有评判,技术是否适合,性价比高还是低,都需要一个权衡过程。经验不够丰富的技术人员常常追求新技术,忽视业务的重要性。但也有另一个极端,为了保持业务稳定亘古不化,排斥技术升级换代。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有时,需要技术倒逼业务,实现技术进步。
回到开头三个问题,技术是什么?技术是手段。技术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业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结束能为自己带来什么?金钱、声望、成就感。
这是我对技术的理解,谈技术的回报,我更愿意相信技术带来的成就感。精神之愉悦远胜物质的愉悦,若技术人员把技术视作糊口的工具,那技术之路也就走的差不多了。搞技术是需要一点热情和极客精神的。“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还能是为了情怀吗?”很多人如此说,那么,若工作的技术非你所热爱,那就将你所热爱的技术成为业余的精神补品吧。技术的热爱和技术的进步,带来金钱回报。而不应本末倒置,迷失于铜臭金钱之内。
钻研技术的回报,远远超过你现在短视的利益。
而对技术的热情去付诸实施,需要一定的执行力。过去的一年里,技术了解了不少,技术的广度对于能消化的范围内来讲是足够了。但技术深度上,缺少一定的执行力。ES6 看了这么多,但是每一个新特性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解决什么而产生的,这些都需要代码行数的积累才能引起思考。学习 React,能写出的是 demo 级别的小玩具,但是它在真实的生产环境怎么用,复杂业务场景下的使用方式,和一个人写着玩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让你保持技术热情的东西没有发挥的余地,工作用不到,如何实践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开源社区了吧,这也是将技术的执行力贯彻的一种方式。
开源社区与自我反思
今年晚些时候,有幸获得 Linux 中国 创始人王兴宇提供的 2017 开源年会的门票,有幸参加了这一开源界的盛事,同时,对开源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一般而言,流行的开源软件是依托商业公司的支持成长起来的,没有商业支持仅靠社区推动,很难成长为明星开源项目。而开源的意义在于给予一个软件项目较为持久的生命力,依托社区的力量将其完善,不断迭代,成为尽可能优秀的软件产品。开源社区的参与者提供反馈和支持,参与开源项目的经验能够反哺给开发者本人,获得声望和经验,也可能获得小的物质奖励。
在开源年会中,掘金创始人阴明说,有时候开源项目的参与者更希望获得一种仪式感的小奖励,比如印有 logo 的马克杯和徽章等等,而金钱奖励是没有这种仪式感带来的精神鼓励的。对此我深以为然,开发者参加一个开源项目能获得的精神鼓励是重要的,一方面是对技术的丰富和认可,另一方面,是能看到自己参与开源项目使之愈发成熟的满足感。
过去的一年两年里,由于一直使用 Hexo 以及 hexo-theme-next 主题,不知不觉开始参与围绕 Hexo 的开源项目。主要是对 hexo-theme-next 的参与贡献,现在该项目作者已经将更新维护转移给另一位俄国开发者,但这并不影响我发起 pull request 来推进该项目的发展。这就是开源的力量,当精力不足以继续维护下去,交给社区维护,也是能够让项目继续成长下去的。自己也看着该项目慢慢成长,愈发臃肿,仅配置文件超越 800 行,这是与简洁相悖的。所以我也开始顺手将之前写过的一个 Typecho 主题(typecho-theme-simple)移植到 Hexo 并做了些修改(hexo-theme-purely),奈何精力有限,总是一拖再拖,到现在才勉强能用。前阵子也加入 hexojs 组织,希望自己多多贡献,算使用 Hexo 者两三年来的一种感激。
2017 年,在 github 的贡献并不理想,也无有价值的技术输出,18 年要多造些轮子,引用司徒正美老师的一段话:
公司利益与个人成长,这个更不用说。只有目光短浅的公司,才会用杂牌的组件写码。大公司早已为你准备一整好东西了。而你的任务就是成长到具有写UI组件的地步,进入架构师,为公司的未来挑战做好更多准备(工具)。HTML5对于一般人而言,好像是非常遥远的事,但大公司早已有一帮人用它做出许多好东西,为公司产品的用户体验添砖加瓦。为了积聚这实力,你必须自己暗暗发力,偷偷自己写一套东西。之前人家写过的弹出层,富文本编辑器,语法高亮插件……你一套也不能少,这样你才能接触到之前碰不到的原生API与知识点。如弹出层有关垂直居中的CSS知识点,select穿透问题,富文本编辑器用到的iframe知识点,Range与Selection对象的知识点,语法高亮则是你正则的大检验!如果写业务代码,你写十年,水平还是那样。因此有句话说——“用一年的经验混十年”
由前端谈开
高中至大学时代,自己一直与前端打交道,并将其列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一。从高中自己搭建运营社区论坛,简单地拷贝代码修改页面,到现在能盲写一些前端页面和组件,都是将其作为一种兴趣来看待。也从未料到现在的前端竟有了如此飞速的发展,自己也渐渐跟不上现在前端的脚步。总的来讲,某方面的技术兴趣是保持技术热情的良药。今年阴差阳错,工作并非前端方向,进入了运维与 Oracle DBA 的领域。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技术盲区,做开发尤其是前端不断推新,而服务器和数据库一向追求的是业务稳定,这两者不同的思维也在脑海里产生了碰撞。所以才有了前文对技术的一些看法。
工作用到的技术,运维还是数据库,又是另一个能深入挖掘的领域了。DevOps 日渐流行程数,容器技术也稳定并落地,数据就是金钱,作为 DBA 对数据库的突发状况进行快速恢复,又是需要很多经验和深入。而这些也是自学比较难以实践的,工作中才能遇到很多的业务场景,去感受技术的运用。所以 2018 年将工作中的技术总结和挖掘,工作之余看看前端造造轮子,汲取技术价值,合理利用机会,便是对未来的技术展望了。在这里定下的目标是宽泛的,技术往往发散到各个方面,很难确定技术点。总的来说确立两条主线,一条是围绕 React 的前端生态圈的学习,另一条是围绕 DevOps 与 DBA 领域的学习。
技术大会要参加吗?
在 2017 年年终,参加了 12 月 16 日在杭州阿里西溪园区举办的第 12 届前端技术论坛。收到报名审核通过短信还犹豫要不要去参加,回头看来去参加是正确的。
去了可能学不到什么,但是不去一定学不到什么。
事实上,第一句话都不成立,一天下来,看到了国内各大公司的牛人和团队在前端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是令人兴奋的。有人说,参加技术大会是去混圈子,不是学技术。但是省下一天的时间并不会让你多学多少技术,不去开拓眼界和现场体会,是不能感同身受的。去阿里逛逛,也能感受一下一线互联网公司的环境和氛围,也算是让自己多多努力,有朝一日能与大牛谈笑风生吧。:)
安于现状是不好的状态,参加技术会议能打破这种状态。比如,业界都在研究 React 前后端同构的性能优化了,你却连 React 只是粗浅地知道技术名词和概念,差距就有了。对于前端这种不断追新的技术方向,呆在一个刀耕火种的前端环境里,我认为身为前端开发是要有点觉悟去自学的。
十二届前端技术论坛的主题是“初心”,我也想说:
打好基础,持续学习,不要掉队,勿忘初心,勿安于现状,浑浑噩噩。
技术大会要去吗?去,让牛逼的技术团队蹂躏自己,找到差距吧!
技术之外的生存指南
谈了半天技术,人不能只活在技术之中。程序员经常自黑或被黑,老实人,技术宅。生活是离不开的,从生活中来谈到技术理想,最终还是要踩在生活的道路上。今年 23 马上 24,也算是小奔三的人了。学习工作之外,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无论对家人,对恋人,对社会,都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懵懂,但其实应该早做打算,有大概方向。不至于某一天责任突然落到肩头,手足无措。
生活的经验并不丰富,技术之外的生存指南仍在探索,我想,18 年应该能分享一些经验和总结了。
这个时代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名词出现在生活中,他们会不会带来生活变革?也许会,也许不会,处于时代的洪流中,要认清事物的价值也是越来越难。过去的一年里,比特币涨了一波又一波,几年前呢?涨到 5000 多人民币就以为是顶峰了,作为参与过 13 年到 14 年虚拟货币涨跌的一份子,亲眼看着比特币涨跌,印象深刻。技术是同时代挂钩的,今年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带涨了比特币的价值,所以未来会不会继续涨下去也要看技术的发展变革的能力。我们无从预测未来,但 18 年相信会比 17 年更多彩,如从比特币所见,技术的更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这个时代处处充满了机会,即便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对未来做好准备。
总结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在 2017 年的最后一天,我思维的池塘应是被占了太久,总结写了一大堆,而又非总结。若论 17 年做了些什么事情,无外乎角色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跨越。围绕身份转变的技术也好,学习也罢,又或是生活,都是在逐步成长并进步的。如今我感谢大学时代的学习和思维境界提升,却也无从考究是什么带来的影响。生活就是这样吧,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18 年工作即将快一年,也许会有更多的感想和提升。来年年终,愿总结不像今年这般长,毕竟是希望日常持续写作输出,也不会有这么多闲言碎语。
最后,对 2018 年:
技术:造轮子
感情:成熟
工作:细致
读书:40+
写作:10 W+ 字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