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总结

核心:决定历史的细节

拜占庭的陷落一章中小小的凯尔卡门成为战争的关键点;发现新大洋的巴尔沃亚起初也只是保全性命的逃亡者;格鲁希将军一秒钟的优柔寡断造就了“滑铁卢”的失败代名词;淘金热的起源却是那无意的一铁锹……

茨威格的传记中充满着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描述的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一瞬间”。他的笔下每个事件都澎湃起伏、惊心动魄,像亲历者一般为我们娓娓道来。历史的拐点往往就是某件小事的发生,影响世界格局。而生于安乐中的人们却不会意识到这一点,慢慢催眠以至于整个世界的改变才会猛然惊醒。

章节一:不朽的逃亡者

哥伦布归来,所有人在欢呼新奇的物种和作物的时候,最激动和在意的仍然是金子。国王派舰队去寻找新俄斐,一群落魄的乌合之众前来参加,然而最终颠沛流离。恩西索带人去援助殖民地,但是大部分都在与土著人的战斗和饥饿中死去,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派一艘大船前去拯救他的投资。巴尔博亚就偷偷潜伏在船上,他只是为了躲避债务获取一线生机,却想不到发现新大洋的荣耀将会临幸他……

章节二:错失南极

这一切,在所有的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他们,而生活创造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争夺南极的斗争》

斯科特是悲剧吗?是。

却又不是。

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去占领地球的极点,他显然没有巴尔沃亚般发现新大洋的运气,极点已经被捷足先登。茨威格的笔下使这一事实格外悲壮:

“他们用各种假设不断自欺欺人,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先于他们到达了这里。”不仅被人抢占先机,夺走了这样的荣耀,而且还要做对手的见证者。“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确实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我们能感受到斯科特的精神变化,所以他回不来了。我们很容易记住第一人,而后来者却只能充实他自己的人生。茨威格没有去描述阿蒙森的南极之旅,想必他同斯科特一样有着艰苦的努力和超凡的毅力,但茨威格选择了第二人,刻意的悲剧描述,同他在《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中所说:

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使命也找到了它所需要的人。

只不过使命找到的人不是他。

正如以往那样,一桩奇迹或者任何非凡事业的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一个人对这一奇迹本身所抱有的信念。——《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如何阅读历史

这本书一方面来讲是传记,他所描述的内容和人物事件;一方面是小说,语言多彩人物刻画深刻;另一方面看又是历史,取材于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阅读这本书,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很容易摸不着头脑。我想茨威格对于书中的历史背景是了然于胸的。而对于国人来讲,没有机会去认真学习欧洲的中世纪史,对于宗教之争也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传承,也就无法明白《拜占庭的陷落》一章的来龙去脉;没有听过《弥赛亚》,没有欧洲宗教文化的浸染,也就无法理解那样的天籁之音;读到巴尔沃亚发现新大洋需要地理常识;而读到《滑铁卢的一分钟》,也需要对欧洲战争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样看来,我们需要拥有令人惊叹的知识背景才能阅读了。然而却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拥有的。精读一本书,需要弄清楚他的来龙去脉,而粗浅阅读,只需领悟作者的文字。对于这本像小说的历史传记而言,遇到不懂的,不太直观的部分查阅资料,增进理解就足够。比如巴尔沃亚发现新大洋的巴拿马地峡,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就是那一点点的联结,跨越过去便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瞬间。图中标注地点就是巴尔沃亚当年建立的殖民地所在。

巴尔沃亚的殖民地

类似的方式也可以打开地图感受越过大西洋的电缆需要多远的距离,想象当时的菲尔德是怎样的坚毅。对书中某一部分感兴趣,甚至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关的照片和材料进一步阅读。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兴趣了,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文学作家的传记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史学家,那么就太侮辱他的文字了!

谈谈传记

书中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很细致,但是否严谨和客观就又是一个问题了。作家笔下的历史看着非常清晰,细节繁杂,甚至精确到人物的动作表情。这样来看茨威格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家,而不是一个好的传记作家。因为掺杂了很多个人的想象和推测,为了实现小说般的艺术效果而作出了很多看似符合清理的猜想,但又很难去求证,除非穿越回那个时代吧!我们也无法从繁杂的历史典籍中去一一印证,毕竟我们看的不是史书。传记的体裁本身就无法避免会带来不客观的问题,传记作家写一些人、一些事的时候是带有相应的感情的,或是热爱,或是鄙夷。但大部分会是好的描写,毕竟没有人成书立传是专为了贬低谁的。

前阵子看的吴晓波的 《腾讯传》,一方面跟随作者从腾讯创立一步一步发展成现在企鹅帝国而惊叹无比,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陷入作者的“陷阱”之中。过程中很容易对腾讯的决策、产品、理念等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向往,但腾讯是不是就没有缺陷呢?我想这个体量的公司的缺陷和成就总是在相同数量级的,但传记对这一方面也就着墨甚少了。豆瓣书评中有人如此说——“此人粉饰太平能力一流,擅长于无声处造惊雷而不是听惊雷的表现手法,我是企业家也会找他帮自己逼逼……”,虽然言词苛刻,但也确实暴露了传记的缺陷。《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的故事和人物也都给人相似的感觉,总结起来就是“偶然”、“缺憾”、“壮丽”。围绕这三个中心而展开精美绝伦的叙述,过程中惊心动魄而结果引人唏嘘。也许过分要求传记的客观有些太过苛刻,毕竟我们享受的是它带来的华美的文字和脑海中想象而出的壮阔景象,对于文学和历史的科普而言,已然做的足够优秀了。

说到传记也不得不提同样是最近读过的 《成为乔布斯》,作者是一名跟随采访乔布斯多年的资深记者,官方的《乔布斯传》一部分内容被他形容为“片面”、“断章取义”。他也许就是为了为我门还原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在书的最后一章,注释部分给出了全书所有关于乔布斯的描写的材料来源,这也许就是记者的报道文学所积淀的专业性。我们毕竟不能苛求茨威格拥有时光机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与人对话,搜集材料。只是,当我们在阅读传记的时候,跟随作者乘风破浪遨游历史大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再站高一点。那样至少可以看到航行的方向和目标,而不是任船颠簸呢!

谈谈读书

这次的读书分享活动从书中得到的东西并不那么深刻,于我而言,这本书给我的体会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读书的一种反思。从故事中得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看法,毕竟有限。纠结于每一篇的感受,往往一时兴起,过后淡忘。读书不应该是一种任务,强行去想,去思考,去结合实际,去感受。得到的是刻意的知识。第一次分享使用微信读书的笔记,其中言语现在看来存在很多的刻意,倒不如从前那些书随看随点评来得实在。到现在那些点评获得也获得使用微信读书以来最多的十多个赞,但又有什么意义呢?记得茶叔说看《技巧》一书看到了国人记读书笔记的误区,我想,大都也是这样吧。或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般,又或者扯出一堆的故作高深,又臭又长。上文《不朽的逃亡者》和《错失南极》都是在阅读中曾写下的,还有阅读其它章节的零碎片段不成体系,也就没有放到这篇文章中去。本想在此文中慢慢整理叙述,但就像这段一样,发现对自己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为书友带去思考。像这样的笔记,阅读时记下,现在审视,没有任何自己的东西。过阵子也不会重新记起,就这么消失。许多读书笔记,我想过几年作者也都忘记了,毕竟不是心中所感。好的读书笔记多的是内心思索,少的是书句点评。而内心思索者少,思而能言者更少。反思自己的思索,竟也如浆糊一般,为了思考而思考,实在是不应该有的。本书看完,有些喜欢的地方会去查阅,而有的难啃之处就会逃避,《逃向苍天》使用剧本体裁,《英雄的瞬间》又是诗。这样的段落也就是看过一遍而已,对于自己而言也超出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说什么感想的话,机械读过一遍,口味干涩,也就没有读后回味一说。现在几乎所有自用的社交网站我的签名都是“不忘初心,记录时光,走向成长。”,不忘初心排第一,读书和阅读的初心又怎么可以轻易忘记呢?

许久不写文章,自己的表述能力逐渐下降,这篇文章早该写出,手放在键盘上不知如何表达。阅读习惯不够坚持,被琐事缠身就忘记了阅读,文章写不出不是克服而是拖延。这都是从这次阅读中对自己阅读习惯的一种审视,需要在日后的阅读中加以改进和克服。作为分享者,阅读半月多输出这样一篇文章并不应该,向群友说声道歉。这本书的阅读带给我的是对于读书的思考,祝愿其他书友能从中找到我体会不到的那一部分,从书中得到的启悟!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 雨落
沉淀,分享。